据统计,每年大约有12.51%的上线考生高分落榜;19.62%的考生高分低就;22.13%的考生从一本滑入二本;二本滑入三本、专科;38%左右的考生专业被调剂或录取的专业不满意。可见志愿填报很重要,但同时也有很多人根本不懂的如何填报志愿。"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很多人将高考后的志愿填报称为第二次高考。
分数是考生志愿填报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在填报志愿时,每个考生都希望凭着自己的分数考入最好的大学,发挥分数的最大效能,即"把分数用足"。考后知分报志愿的情况下,考生知道自己的分数、省排名、重点线,报考更加有据可依。于是,准确地预测高校的调档线与报考的竞争程度就成为报考成功的关键。
"一冲、二稳、三兜底",级差设计要合理。考生填报平行志愿时,所填报的高校之间要适当拉开"梯度",坚持"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原则。考生在填报志愿前,首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分数确定自己属于哪一分数段的考生,前面A、B学校志愿只要有希望就可以"冲"一下。要填报自己"跳起来够得着"的学校,即往年录取分数稍高与自己分数的学校(高于考生分数1-10分),这样如果恰好能够达到意向高校录取分数,可以保证分数利用最大化。中间C、D的志愿要"稳", 要填报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学校,根据所选学校往年的录取情况,成功率达到90%以上。最后的E、F志愿一定要"保",确保你的分数成功率达到120%,样确保自己能够成功录取。切记不要急功近利,全部报考同一层次的高校。
高分进大学不浪费。谁都希望用最低的分数进最好的大学,如果是被"兜底"的学校录取,虽然也能深造读书,但总是觉得心有不甘。其实,高分进大学不浪费学校和志愿之间还存在着一个专业志愿。同样分数的考生,可以"冲"进一所好一点的大学,但专业选择上就没有太多空间,也可以"保"进一所相对弱一点的大学,但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或热门的专业。这其中的优劣分析,谈不上浪费。高考填报志愿不是市场卖白菜,一定要把价格砍到最低才不算吃亏。考生和家长要放平心态,5-10分差距的高校其实差别不大,为了几分的差距放弃更多专业选择空间,未必是件好事。考生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想,留出一定余地,保证录取机率,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