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这里是高考在线!

 

长春师范大学本科专业介绍

时间:2023-06-06
分享到:

本科专业介绍

1.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立足吉林、面向全国,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与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深厚的教育情怀与科学的教育观念,完备的语言建构、评价能力与文学鉴赏、审美能力,具备较强的语文学科教学和反思能力、综合育人和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和持续发展能力,能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和管理工作者。主修专业课程有: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大学写作、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厚的文化底蕴、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合在国内外相关学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英汉双语教学及研究的创新型师资和后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修专业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语言教学法、汉语写作等。

2.外国语学院

英语专业(师范类)

英语专业始建于1977年,现有专、本、硕三个办学层次,是学校最热门的师范类专业之一,录取分数超过本省二本分数线100分以上,现有专任教师53人,高级职称比例48%,博士(含在读)教师比例35%。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了解英语国家概况,且能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国际视野、中国情怀,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英语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改革创新意识和传承红烛精神,能在中小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从事英语教学、教研工作的优秀英语教师。经过40多年的努力,本专业建设成就显著,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在省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三,获批省特色高水平专业、省一流专业,2019年获评首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有1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项目、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高等教育研究基地和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已成为我省办学基础雄厚、教学水平高、特色鲜明的英语类专业。

英语(五年制)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采取“英语+多语种”的复语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强化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较强的英语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同时,强化一门第二外语的系统学习,旨在培养能在国际学校、中小学及相关的教育机构从事双外语教学工作的优秀师资,毕业生也可以胜任政府和高校的外事部门、外贸公司等两种语言的工作。本专业学制五年,自2009年开设至今,为社会培养了600多名“英语+多语种”的复语型外语人才,以特色求发展,避免了英语专业的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了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和出国深造的渠道。该项教学改革实践已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奖。

日语专业(师范类)

始建于1978年,2000年开始本科招生,2012年开始研究生教育,现有两个硕士学位点,在省高校2018年日语专业综合评价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建有“日本文化中心”,为教学提供了更好的语言实践平台。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适应我国对日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日行业、日语教学与学术研究所需的日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坚持核心课程的底线,确保日语专业的人文素养,依托学校的师范特色,除设置日语语言文学、商务日语系列课程外,还设置了师范教育系列课程,鼓励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日式簿记证书等,多元化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去向是全国初高中日语教师、国内外日企、国内外考研、赴日就职等。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选择2+2自费赴日留学项目,目前合作学校是日本相爱大学和札幌国际大学、神户亲和女子大学等。

朝鲜语专业(师范类)

始建于2006年,现有专任教师6人,博士2人,副教授1人。主要讲授朝鲜(韩国)语语言、文学、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接受朝鲜(韩国)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主要开设专业课程包括基础朝鲜语、高级朝鲜语、朝鲜语阅读、朝鲜语会话、朝鲜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朝鲜文学史概论、朝鲜半岛国情学等,同时也设有教师教育选修模块,旨在培养基础教育韩语教师。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为外资企业、企事业单位、各类教育机构等,能够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本专业通过与韩国翰林大学、庆尚大学、济州大学、中部大学、世宗大学合作开展的交换生项目,与翰林大学合作开展的“2+2”项目,每年稳定输送十余名学生赴韩国高校交流学习。

俄语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博士教师占比50%。近三年,获得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社科和省教改项目3项、厅级项目6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1篇,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本专业立足全国、面向俄语国家,培养思想政治信念坚定,掌握扎实的俄语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的俄语教学和科研能力,并能够在外事、外贸、文化等领域从事翻译及服务工作的教学型、研究型和应用型俄语专业人才。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语法、俄语阅读、俄语听说、俄罗斯文学、俄语写作等。毕业生就业去向:1)在涉俄企业担任翻译和管理人员;2)到国外继续学习;3)在学校担任俄语教师。现与俄罗斯皮亚季戈尔斯克国立大学开展2+2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

西班牙语专业

本专业现有教师6人,副教授1人,主要学习西班牙语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西班牙语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知识,接受西班牙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良好的技巧训练。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西班牙语、高级西班牙语、西班牙语阅读、西班牙语口语、西班牙语写作、西班牙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西班牙语国家概况等。本专业还专门设置了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培养西班牙语基础教育师资。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中小学、政府机关、外资企业、文化传媒等,从事教学、翻译、研究、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在西班牙拉斯帕尔马斯大学建有孔子学院、与西班牙使领馆合作成立西班牙文化交流中心。学生也可选择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费留学项目以及赴西班牙的自费留学项目,现与西班牙合作的院校有拉斯帕尔马斯大学、圣地亚哥大学、萨拉曼卡主教大学以及阿尔卡拉大学。

法语专业

本专业现有教师6人,外籍教师3人,副教授1人、博士1人。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语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法语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知识,接受法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良好的技巧训练。课程设置包括基础法语、高级法语、法语口语、法语写作、法语国家概况等。本专业还专门设置了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培养基础教育法语师资。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中小学、政府机关、外资企业等,从事教育、翻译、管理等工作。现与法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合作成立法国文化中心,与法国高教署合作成立吉林省法国高等教育推广中心,与长春市外事办合作成立长春法语文化教育中心。法国合作高校包括图卢兹大学、巴黎赛尔齐大学、拉罗谢尔商学院等。学生可选择自费赴法国攻读2+2或3+1项目。

德语专业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德语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德国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知识,接受德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良好的技巧训练。课程设置包括基础德语、高级德语、德语阅读、德语口语、德语写作、德语国家概况等外语专业核心课程。另外还开设了不同模块的专业方向课,包括教师教育类、科技类、商贸类、文学类等。其中以德语教师教育为主要办学特色,采取U-S(高校与中小学)合作办学模式。毕业生就业去向是开设德语课程的中小学、政府机关、德资企业、文化传媒等,从事教学、翻译、研究、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已同德国三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进行语言的继续教育或德语-商科双学位联合培养,学生也可选择自费赴德国参加留学项目。

阿拉伯语专业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阿拉伯语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阿拉伯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加大阿拉伯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强化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基础阿拉伯语、阿拉伯语写作、阿拉伯语视听、高级阿拉伯语、经贸阿拉伯语、阿拉伯时事研读、当代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国家国情、基础阿拉伯语语法、阿拉伯语口语等等。学生也可以选择自费赴阿拉伯国家留学项目

3.政法学院

行政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公共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公共精神和公共责任,具备较高的管理、经营、策划与执行能力,适合到基层公共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研究、活动策划与执行及文秘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包括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经济学、社会调查与统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公文写作等。

社会工作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专业价值观,具有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和熟练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能在政府有关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从事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福利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包括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实务等。

图书馆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资源价值观,掌握文献整序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管理技术,具有信息收集、组织、检索、分析、开发利用及用户服务的能力,能在图书馆、档案馆、出版发行单位、数据产品开发机构、信息服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档案)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法学专业

本专业秉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办学 方向,培养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职业技能,能够从事法律事务工作和法学教学研究工作的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法治人才。课程设置包括宪法、法理学、刑法、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商法、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毕业生适合在国家机关、法律服务机构和教育机构从事法律工作。

4.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基础教育、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文教事业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教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历史学科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包括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中外历史名著介绍及选读、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毕业生适合在基础教育、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文教事业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

人文教育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文史哲等人文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能在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从事人文学科综合课程及相关分科课程教学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包括人文科学概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外哲学史心理学、教育学等。毕业生适合在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及文化机关、新闻、出版等部门工作。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语)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满语语言文学基础、兼通汉语语言文学文史知识基础上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高素质专门性的稀缺人才,具有初步的研究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课程设置主要有:满语语音、满语词法与句法、满族历史与文化、满语文献研究、清朝简史、中国文学史、古代汉语、民族学和档案学等。毕业生适合在文化、教育、出版、档案、传媒机构及政府机关等部门工作。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历史学、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及文化遗产学系统知识、理论,具备独立文物管理与保护、博物馆陈列设计、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等能力,能够在文化管理部门、博物馆、陈列展览单位、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新闻出版社、档案馆、海关、旅游等机构,从事文物、博物馆、考古、出版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5.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曾获批为省部级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特色高水平专业和一流专业,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立足吉林,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高尚教育情怀、先进教育理念、宽厚知识积淀、扎实从教能力,能够胜任语文、数学主教学科教学、班级管理、教学研究以及少先队工作的小学骨干教师。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小学教育学、小学生心理学、小学德育原理、小学班级管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法、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音乐基础、美术基础等。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小学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少先队工作以及相关教育科研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为吉林省一流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立足吉林,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师德修养、崇高的教育情怀、扎实的保教知识、突出的实践能力、较强的终身学习和沟通合作能力,能在幼儿园及其他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独立承担保教工作、班级管理和教学研究的优秀幼儿教师。课程设置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园游戏与指导、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学前卫生学、音乐基础、美术基础和舞蹈等。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幼儿园、早期教育机构、学前教育科研机构、学前教育出版机构、学前教育培训机构等领域就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心理学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心理学应用与实践能力和教师职业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心理学专业人才。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法、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团体心理辅导等应用性课程。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以及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咨询与科研等相关工作。

教育学专业(师范类)

教育学专业创办于2003年,2006年获批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授予权,2011年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主要招收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以及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方向硕士研究生。本专业培养服务于教育行业的学术型、教学型、管理型人才。毕业生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拥有扎实的教育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教师专业素质和基本技能,能够胜任中小学校语文、数学主教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工作,同时,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在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

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为吉林省一流专业,办学历史较长,设有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点。专业以基础教育需求为导向,适应教育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教育教学工作,或在电化教育馆、教育机构、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领域从事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建设、服务与管理等工作。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中70%具有高级职称,40%具有博士学位,80%的教师有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或者访学经历。多人次荣获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霍英东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长春市骨干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等称号。学生培养条件优异,建有“人工智能+教师教育创新训练中心”等省级以上实验和实践平台4个,智慧教室5个,微格教室2个,虚拟实验室1个,专业机房2个,正在建设的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1个。学生培养质量高,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在专业赛事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97项,其中国家级21项,人均获奖1.6项。

本专业在基础教育领域,尤其在吉林省基础教育名校中颇具口碑,毕业生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吉林省二实验、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长春市十一高中(北湖校区)等校任教,从事信息技术教学、中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机器人大赛、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工作,并与各学科相融合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管理,广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师范类)

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地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从事学前教育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能力,富有国际文化学识素养,能在国内外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与其他相关单位从事保育、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国际型创新人才。

本专业为长春师范大学和美国塞基诺谷州立大学合作举办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4+0、3+1、2+2等不同类型的学业结构。中美方教师共同进行课程的组织和实施由,学生拓宽国际视野的同时,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及国际竞争力,能够胜任国内外各类幼教机构的教学、管理、科研、培训等工作。

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立足吉林、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高尚教育情怀、先进教育理念、扎实特教知识,突出教学和康复训练能力,较强终身学习和沟通合作能力,能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和其他各类特殊教育机构等单位,独立承担与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有关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教育管理与研究工作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

6.国际交流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本专业采用“3+1”合作办学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国际理念和竞争意识,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突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包括:学术英语系列课程,数据通信与网络(DataCommunicationsandNetworks)、数据库原理(DatabaseSystems)、组织管理学概论(ManagingOrganizations)、系统分析与设计(SystemsAnalysisandDesign)、Web开发(WebDevelopment)、组织交流(CommunicationinOrganizations)、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热点问题(ContemporaryIssuesinMultimediaandInformationTechnology)、JAVA程序设计(JAVAProgramming)、程序设计原理(PrinciplesofProgramming)、概率与数理统计(ProbabilityandMathematicalStatistics)、软件工程(SoftwareEngineering)、C++程序设计(C++Programming)。

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本专业采用“3+1”合作办学培养模式,培养适合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国际理念和竞争意识,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突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包括:学术英语系列课程,旅游学概论(TourismTheoriesandPractices)、组织管理学概论(ManagingOrganizations)、市场营销(MarketingPrinciples)、人力资源管理(TheHumanResourceManagementExpertPractitioner)、旅游业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Tourism)、酒店服务业管理(HospitalityServicesManagement)、会展策划(ConventionandExhibitionPlanning)、组织交流(CommunicationinOrganizations)、旅游政策与法规(InstructiontoBusinessLaw)、旅游财务管理(AccountingandFinanceforBusiness)。

7.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学(校企合作)专业

为了满足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背景下企业转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培养具备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具备专业素质和科学素养,能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包括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等。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加强对学生会计实践执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除了具备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的理论知识,还具备会计处理、财务管理、云财务智能会计、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与运营、管理会计等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毕业生主要面向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从事会计、审计等财务方面岗位工作。

经济与金融专业

专业始建于2016年,现有专任教师13名,其中博士教师5人,硕士教师8人,硕士以上教师占比100%。本专业培养经济金融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业务操作能力强、适应社会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课程设置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公司金融、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等。毕业生主要面向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各类投资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管理与咨询公司和工商企业、高校等。

8.音乐学院

音乐学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培养具备独立完成音乐教育工作、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全方面、实用型、高素质人才。课程设置包括声乐、钢琴、器乐、乐理与视唱练耳、合唱指挥、歌曲作法、小型乐队配器、舞蹈基础与形体训练等。毕业生可在中小学、艺术教育机构等单位担任教师,也可在艺术研究单位和文化机构从事研究、编辑、管理等工作。

音乐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音乐基础理论、音乐表演技能,具有国际视野与较高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音乐工作者。课程设置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复调、合唱与指挥、中外音乐史、声乐、钢琴、室内乐等。毕业生可在中小学、艺术教育机构等单位担任教师,也可在艺术研究单位、文化机构、出版及国际交流和广播影视等部门工作。

舞蹈学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舞蹈教学能力、表演能力、编创能力,能在教育领域从事相关教学工作,或在各级文艺团体、企事业文化机构、艺术传媒中心等单位从事舞蹈表演、编导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包括舞蹈基训、中国民间舞、中国古典身韵、舞蹈编导、舞蹈艺术概论、舞蹈教学法、舞蹈解剖学、中外舞蹈史等,学生还可以选修乐理、视唱练耳、钢琴等基础课。毕业生可在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工作,也可在专业表演团体、群众文化艺术机构、演艺机构从事舞蹈表演、研究以及艺术策划与指导工作。 

表演专业(校企合作) 

 本专业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具备表演能力、沟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能在各级文艺团体、文化机构、传媒机构等单位从事表演、编导、教学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包括普通话语音基础、艺术鉴赏、形体与体能训练、表演、现代社交礼仪等。

 9.传媒学院

广告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广告学基本理论知识、创意创作方法技能以及广告运作能力,能够从事广告管理与策划、广告创意设计制作、品牌管理、文案写作、客户服务以及媒介执行等综合性工作的广告学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包括广告学概论、传播学、品牌学、平面广告创意与设计、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CI设计、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新媒体营销等。毕业生面向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广告公司、传统媒体及新媒体行业以及其他文化创意产业机构。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传媒学院特色专业,该专业培养掌握播音学的基本理论及专业技能,能在传媒领域从事播音与节目主持、节目策划、撰稿、节目制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包括新闻传播学、艺术学、播音发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及融媒体节目制作等。毕业生适合在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传媒公司、广告公司、企事业宣传部门、行业培训等岗位从事播音员、主持人、编辑记者、宣传策划以及教学等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本专业为传媒学院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培养掌握广播电视及融媒体基本理论及实践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系统、文化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撰稿、编辑制作、宣传企划、融媒体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包括广播电视及新闻传播学理论;视听语言及拍摄、剪辑、调色、节目制作课程;创意、策划、写作课程及媒体实践等。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戏剧影视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戏剧影视剧本创作能力、新媒体环境下的文案写作能力、影视舞台创作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媒介平台、广播电视系统、媒体文化机构、影视制作单位、影剧院(团)和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等从事创意策划、剧本及应用型写作、舞台创作和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以会写能拍为培养目标,以戏剧创作、影视编剧、新媒体写作、戏剧教育为应用场景搭建课程体系。

10.美术学院

美术学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包括油画、中国画、艺术设计、水彩和雕塑五个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美术专业技能、广博人文社科知识和深厚艺术修养的美术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论、教育实习、中外美术史、素描、色彩学、中国画、雕塑、油画、构图学、水彩技法理论、创作、装饰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电脑美术设计等,油画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毕业生可在大、中、小学从事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也可从事文化艺术、新闻出版、艺术编辑、艺术设计等领域的研究、管理、艺术策划与创意工作。

书法学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宽厚的书法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书法专业技能、较为宽阔的文化视野,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教学以及书法艺术的综合应用等工作的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书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书法创作和研究的基本能力和书法欣赏及评价的能力。课程设置包括各体书法技法、中国书法史、古代汉语、古代书论选读、文字学、诗词鉴赏、碑帖学、篆刻、创作实践、国画基础、教育实习等。通过开设专业课程、通识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创新课程等多层次课程,使学生达到专业技能较强、综合素养较高和发展方向较广的要求,以适合将来在各级学校从事书法教学、教研工作及在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出版社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文化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平面广告设计人才,主要采用“设计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贴近于实际应用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平面设计流程及内容,掌握平面设计领域中各种设计项目的设计规律与表现技法,让学生熟练使用多种平面设计软件,使学生具备可以完成平面设计任务的能力。课程设置包括构成、图案设计、表现图技法、摄影基础、艺术概论、现代广告设计概论、POP广告手绘技法、广告图形创意、平面广告形象设计、插画设计、世界优秀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赏析、平面广告设计原理、海报招贴设计、机构形象(VI)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结构与装潢设计、平面设计软件应用、三维效果表现、印刷工艺等。毕业生可在设计公司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在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大型网站等媒体单位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美术编辑,在企事业单位的策划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等。

环境设计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高等艺术学校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济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课程设置包括建筑设计史、构成设计、基础制图、人体工程学、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酒店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等。

绘画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绘画艺术创作、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文化艺术领域、教育、设计、研究、出版、管理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研究、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绘画艺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艺术思维与绘画造型的基本训练,具备绘画创作的基本能力。本专业设有中国画、油画和水彩画三个方向:中国画专业教学研究方向旨在以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重视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提倡创新,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合理知识结构、全面综合素质的符合社会需求的美术专业人才。课程设置包括中、外美术史、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白描、书法、构图、创作、艺术实践等;油画专业教学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德才兼备,专业基础理论及专业技能较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油画及影像媒体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包括素描、色彩、构图、换面构成、抽象语言研究、传统油画材料技法、现代油画材料技法、油画、创作等;水彩画专业教学研究方向旨在培养从事水彩画艺术创作、教学与研究的美术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包括素描、速写、色彩、色彩美学研究、形式美学、水彩画技法及材料研究、水彩画创作。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数字媒体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创作基本技能,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美术设计专业技能、艺术设计审美水平和互联网市场营销能力的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包括影视特效创作、影视后期制作、网络视频制作、互联网产品开发、网络交互设计制作及相关工具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毕业生可在传媒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从事影视、网络媒体的策划、创作、制作、传播、运营或管理的创新型专门人才。

动画(动漫设计与制作)(校企合作)专业

本专业培养从事动漫画编导与制作的双师型人才。课程设置包括动画素描、运动规律、分镜、设计稿等,从文学音乐表演到二维三维动画的专业课程,着重产教结合,为就业奠定坚实基础。毕业生可在电视台、动画游戏公司、影视制作公司等从事相关工作,也可在院校从事相关专业教学工作。

11.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为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业立足吉林省、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良好职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有较强的数学学科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具有教学反思、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城乡中学或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学校骨干教师。课程设置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专项的教师技能训练指导等。毕业生可在教育行业或在科研院所、金融管理等领域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据科学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能够胜任大数据科学与工程领域、IT产业等部门的大数据收集、大数据挖掘、处理与深度分析、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Python机器学习、Hadoop开发基础、大数据基础开发技术等。毕业生可在信息产业、科研机构、学校、软件公司等部门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数学、计算机、经济、金融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12.物理学院专业介绍

物理学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为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吉林省“十二五”特色和品牌专业。该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物理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育人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发展能力,能够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及相关教育工作的骨干教师。课程设置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系列、理论物理系列、物理教学论等。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育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应用物理学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财政部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该专业培养政治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科学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情怀深厚,具有良好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素养,较强的跨学科教学能力,能在小学、教育机构胜任科学教学、班主任工作的区域骨干教师。课程设置包括科学教育导论、科学思维方法、自然科学通论、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STEM教育研究等。毕业生适合在中小学校、科普场馆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是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财政部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该专业培养政治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科学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情怀深厚,具有良好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素养,较强的跨学科教学能力,能在小学、教育机构胜任科学教学、班主任工作的区域骨干教师。课程设置包括科学教育导论、科学思维方法、自然科学通论、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STEM教育研究等。毕业生适合在中小学校、科普场馆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13.化学学院

化学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培养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坚实的化学学科业务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师资和其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毕业生可到初、高中进行专业教学工作,也可到科研单位从事化学研究工作,或到化工厂、医药厂、质检部门从事技术工作,也可考研继续深造。化学专业2020年成功获评国家一流专业,化学学科为吉林省高等学校特色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A类、化学专业为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环境科学专业

专业始建于2006年,有专任教师16名,其中博士教师13人,硕士教师3人,硕士以上教师占比100%。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生态农业建设等工作的应用型与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包括环境学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毕业后可以进入政府相关部门,从事环境保护、环境管理方面工作或到初、高中进行专业教学工作,也可考研继续深造。

14.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求,立足吉林,服务全国,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师德修养高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教学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生物学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从事生物学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基础教育人才。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生物教学法和生物微格教学等。毕业生适合于初高级中学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

生物技术专业

专业始建于2003年,有专任教师18名,其中博士教师15人,硕士教师3人,硕士以上教师占比100%。本专业立足吉林、服务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好的数理化基础,掌握生命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在生物制药、食品、园艺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人才培养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毕业生适合在科研、教学、生物技术产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和管理等工作。

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始建于2001年,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资格。本专业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特色,围绕既有教师素质又具有信息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学科融合、校企结合、中外联合等多种培养模式,实施“双师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聚焦信息产业与教育融合,弥补社会服务短缺,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及基础教育师资”为总体目标。

人工智能(校企合作)专业

本专业是全国首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建设单位,目前与科大讯飞进行校企合作。本专业立足于响应国家战略及吉林省地方发展需求,以高等教育定位和特点为参考框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数理、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素养、科学与人文素养、较强的人工智能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终生学习的能力与习惯,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智能教育、数据智能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16.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立足吉林,面向全国,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具备坚定政治信念、深厚爱国情怀及高尚师德修养,掌握牢固的地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扎实的自然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的学科素养、良好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较强的教育教学与反思研究能力,能够在中学或教育机构从事地理教学、教育管理、教学研究以及其他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人才。设有十余门核心课程,同时还设置了短途地理野外实习、部门地理野外实习、综合地理野外实习等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2020年地理科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专业始建于2003年,有专任教师12名,其中博士教师7人,硕士教师4人,硕士以上教师占比91.7%。本专业培养具有地理学基础知识及扎实的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规范化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思维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有良好的持续学习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能够在地理信息领域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开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方面多层次的核心课程,夯实基础,扩展应用,注重实践技能训练,并设有一系列综合性实践实习教学环节。目前本专业为长春师范大学优势专业。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专业始建于2014年,有专任教师12名,其中博士教师5人,硕士教师7人,硕士以上教师占比100.00%。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学基础知识,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城乡规划领域,能够在城乡、旅游、景观规划等方面从事调研分析、规划设计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设了多门核心课程、综合性实践类环节以及一些专业实验,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7.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立足吉林、服务东北,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及教育情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掌握扎实的体育教育知识、理论与技能,能够在中小学、教育机构等专业领域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卓越体育教师。课程设置包括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健康教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健身原理与方法、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

运动训练专业

本专业立足吉林、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政治理想信念、良好人文底蕴以及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具备团队协作精神,系统掌握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项运动训练、竞赛、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运动训练指导及竞赛组织能力,能够胜任专项运动训练、竞赛和教学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包括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社会学、运动选材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专项理论与实践等。

18.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为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和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拥有“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加工制造领域机械工程方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和“教育部机械专业硕士学位”两个授权点。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家汽车产业开发区,搭建了以世界500强企业为核心的实习就业平台。建设了以大国工匠和国家技能大师领衔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工程应用职业技能,能够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产品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有现代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材料、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CAD/CAM/CAE、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与编程等。毕业生适合在各种生产制造、技术研发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机械相关的制造、研发、营销和管理等工作。近三年学生就业率均超过97%,主要就业单位有西部矿业集团青海铜业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水北调中线有限公司、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长春职业技术学校、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车辆工程专业

本专业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和吉林省一流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扎实专业技能、协作创新意识以及较强综合能力的,能够在新能源汽车装备及零部件制造领域从事工程技术及项目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有:新能源汽车构造、汽车电器、新能源电机控制技术、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工业企业管理、项目质量管理等。毕业生适合在汽车领域的运营制造、研究所、零配件设计加工等行业工作。本专业作为吉林省首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的核心专业,秉承“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依托以世界500强企业为核心的,有一定规模和层次的实习就业平台,深化职场化模式的培养举措,形成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推进企业文化、理念和模式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三年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主要就业单位有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凌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吉林省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吉林省华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江苏华恒新能源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龙创汽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吉润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其中,蒂森克虏伯、大陆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的就业学生超过20%。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吉林省首批、国家第二批获批的专业,于2020年开始招生,是教育部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而专门设立的新工科专业。本专业将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能从事智能产品设计制造、装配调试,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应用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控制工程基础、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智能工厂集成技术等,本专业采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依托新领域、新技术、及世界500强企业为核心的实习与就业平台,使得毕业生极具就业竞争力,毕业生适合在机械加工、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等各流程行业中从事生产管理、产线维护、技术研发、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19.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立足吉林省、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良好素养和较强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使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师德修养、厚实的哲学社会科学底蕴,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系统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树立终身学习、持续改进的意识,在教学、科研、管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良好成绩,成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高考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高考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联系方式于老师1850098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