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这里是高考在线!

 

河北省 防灾科技学院 隶属于中国地震局

时间:2022-01-07
分享到:

推荐专业
 

专业名称: 计算机类(本科(普通教育)类)
专业介绍:

该类中包含两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培养目标】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别是应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防灾、救灾各部门从事相关软件开发与应用或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学制】全日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决策支持系统。

【就业方向】可在防灾、救灾各部门从事相关软件开发与应用或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可从事的岗位有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系统支持工程师等。

 

网络工程(本科)

【学制】全日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主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综合布线、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网络故障检测与排除、网络信息安全、信息系统集成等。

【就业方向】可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部门从事网络教学、网络工程和系统集成工作。岗位有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等。

专业名称: 地球物理学(本科(普通教育)类)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地质学基础,掌握地球物理基础理论与技术,能从事地震监测及预测、防震减灾、能源及矿产资源勘探等技术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此专业女生慎重填报)
【学制】全日制四年
【学位】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地质学基础、地球物理学基础、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地球物理勘探原理与技术、地震学、测震技术、地震勘探、地震观测仪器原理、地震预报概论、计算机程序设计、网络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与分析。
【业务规格】1、有运用地球物理基本理论及方法开展地震监测及地震预测业务的能力;2、有运用地震学理论及方法开展地震勘探、石油勘探业务的能力;3、有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开展地下构造勘探、能源及矿产资源勘探的能力;4、有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维护的能力;5、有地震监测仪器检测与维修的能力。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各级各类地震监测预报单位、能源与资源矿产勘探单位、防震减灾工作相关的企事业等单位工作,也可攻读固体地球物理专业或地球探测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专业名称: 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普通教育)类)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地震勘察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从事地震危险性分析、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岩土工程勘察和工程物探等方面的实际能力和具有在本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此专业女生慎重填报)
【学制】全日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主要课程】普通地质学、地震地质学、工程力学、工程地震学、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地震勘探、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强震动观测、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小区划、地震安全性评价等。
【业务规格】1、掌握地质学、地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岩土工程勘察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具有强震动观测、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小区划及对工程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能力;3、具有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能力;4、掌握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方法;5、掌握工程物探方法和技能;6、熟悉国家有关工程勘察、建筑工程以及防灾救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勘察设计院、研究所、震害防御以及高等教育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专业名称: 通信工程(本科(普通教育)类)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较强的专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相互协调。系统掌握现代通信系统、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具备通信网络构建、优化、通信设备应急维护(修)、构建通信工程尤其是应急通信工程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关工程技术的能力,毕业后能从事与通信工程及其相关工程应用、运行、维护(修)、生产及营销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主要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现代交换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光纤通信、通信网、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应急通信工程等。

【就业方向】

    通信设备仪器维护(修)、设计、开发,通信网络建设、维护(修)和布线,应急通信工程或其它相关工程应用、运行、维护(修)、生产及营销管理等

 

 

 

 

 

 

 

 

 

学校简介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救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75年,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

学校立足防灾减灾行业,面向应急管理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培训等多层次、多类型并存的现代办学体系。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2个, 包括防灾减灾核心类专业11个(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防灾减灾支撑类专业13个(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地理科学、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工程)、防灾减灾拓展类专业8个(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32个本科专业中,获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各1个、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1个省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科涵盖自然灾害成因机理、发生发展、防灾减灾措施、应急救援处置、灾后恢复重建等全过程,凝练整合12个支撑学科及34个科研平台,构建了“全过程、一体化”学科体系和支撑科研平台体系,包括2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中心及90余个各类实验室,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仪器设备总值2.98亿元,生均3.30万元。建有7个校级重点实验室、2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和1个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先后成立综合防灾减灾、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工程结构减震隔震、防灾减灾技术与装备等24个校属科研机构。

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立足防震减灾行业,面向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领域培养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设地震动力学与地球探测技术、地质资源与灾害地质、防灾减灾工程、地下水工程与地震流体动力学、灾害监测技术与工程安全、灾害信息处理技术、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规划等培养方向。

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和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11个;承担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等项目。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等680多项,科研经费累计近1.02亿元,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近20项。

学校着力开辟凝练了地震前兆背景场、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地质灾害、地震观测信息处理、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8个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灾减灾科研体系。学校承担了防震减灾规划编制项目等行业技术服务、社会服务项目200多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公共效益。学院深度参与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的现场救援、科学考察、灾害损失评估以及中小学房屋破坏情况考察工作。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学校向中央提出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议”被教育部等有关部委采纳,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校安工程”在全国铺开,极大提高了全国校舍地震安全保障。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室内体育馆、游泳馆、高标准运动场等设施。图书馆纸介藏书近100万余册,并拥有“中国知网”“维普”等30多个电子资源数据库。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3.7万元,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86个,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0多个,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学校作为我国防震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毕业生,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多人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地震系统70%的地震监测一线人员,80%的地震台(站)长毕业于此,学校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

学校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坚定不移朝着我国防灾减灾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辐射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目标迈进,为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数据截止至2020年12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高考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高考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联系方式于老师1850098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