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这里是高考在线!

 

欢迎报考防灾科技学院

  • 院校所在地:河北
  • 主管部门:其他部委
  • 行政主管部门:中国地震局    
  • 院校类型:工科
  • 学历层次:本科
  • 学校官网:http://www.cidp.edu.cn
  • 电话号码:010-61596244,010-61595011
  • 地址: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区学院街465号 邮编:065201
  • 录取分数线:
  • 点击报考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救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75年,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200余人。2021年2月,应急管理部党委决定合并华北科技学院和防灾科技学院筹建应急管理大学。

学校立足防灾减灾行业,面向应急管理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培训等多层次、多类型并存的现代办学体系。学校构建了涵盖自然灾害成因机理、发生发展、防灾减灾措施、应急救援处置、灾后恢复重建等全过程、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科研平台体系。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5个,包括防灾减灾核心类专业14个(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地球科学信息与技术)、防灾减灾支撑类专业13个(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地理科学、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工程)、防灾减灾拓展类专业8个(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35个本科专业中,包括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网络工程)、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地质学、地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获批省级重点学科(固体地球物理学)和重点发展学科(地质工程)各1个、拥有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自然灾害概论)和9门省级一流课程。

学校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13个。建设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地质野外教学实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北川地震遗址建筑物结构抗震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拥有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建筑物破坏机理与防御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地震灾害防御与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地震灾害仪器与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省级科普示范基地、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基地。

201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立足防震减灾行业,面向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领域培养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设地震动力学与地球探测技术、地质资源与灾害地质、水环境与水灾害、岩土地震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灾害监测技术与工程安全、灾害信息处理技术、应急技术与管理等培养方向。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和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着力开辟凝练了地震前兆背景场、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地质灾害、地震观测信息处理、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8个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灾减灾科研体系。学校承担了防震减灾规划编制项目等行业技术服务、社会服务项目200多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公共效益。学校深度参与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松原地震、长宁地震等重大灾害的现场救援、科学考察、灾害损失评估以及中小学房屋破坏情况考察工作。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学校向中央提出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议”被教育部等有关部委采纳,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校安工程”在全国铺开,极大提高了全国校舍地震安全保障。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室内体育馆、游泳馆、高标准运动场等设施。图书馆纸介藏书103万余册,“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汇雅书世界”“港澳博硕学术资源库”“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等近30个电子资源数据库。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87个,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3.4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7万元;建有秦皇岛黄金海岸教学实习、北川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培养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北京通州科技成果转化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0余个。

学校作为我国防震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近5万名毕业生,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多人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地震系统70%的地震监测一线人员,80%的地震台(站)长毕业于此,学校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

学校将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牢牢把握筹建应急管理大学千载难逢机遇,建设应急管理人才培养高地、科技创新高地、教育培训高地,建设应急管理文化传播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新型高端智库,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多科性应用型大学,示范引领我国应急管理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做出更大贡献。(数据截止至2022年6月)

 

校园风光

高考在线推荐专业 

 

专业名称: 投资学(本科(普通教育)类)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投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投资分析工具和分析技术,具备良好的基本经济思维能力和扎实的投资业务实践能力,了解一定的灾害经济理论知识,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优秀品格,能够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网络金融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工商企事业单位金融资产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制:

四年

主要课程:

投资学、国际投资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公司金融学、金融风险管理,投资学认识实习、投资学专业实习、投资学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学位:

经济学学士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教育培训机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等从事投资、监管、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专业名称: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普通教育)类)
专业介绍:

我们的培养目标:

培养满足信息社会发展需求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复合型新媒体信息传播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宽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和能力,了解媒介融合规律,熟悉网络与新媒体运营机制和传播实务,能够胜任新闻报道、媒介运营、广告设计与营销、媒介产品开发等工作。 

我们的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为社会亟需人才,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广阔的就业领域。可以在新兴媒体、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出版公司、广告机构、公关机构、大型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等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传媒相关的各类工作。 

我们的培养特点: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作为一个开放的学科体系,扎根宽厚的人文社科知识平台和自然科学知识平台,系统融合了当代信息领域的最新成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注重创新性、技术性、实践性、可塑性、综合性,培养专业特色鲜明、实际操作能力突出的高级传媒应用型人才。 

我们的条件优势:

师资配置合理。现有专业教师近二十名,基本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来源于多个学科,四成具有副高以上职称。

教学设施充足。本系拥有电脑图文、苹果机房、摄影摄像等实训室,拥有非线性编辑、数字传媒工作室和视觉设计工作室,总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780余万元。已经建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6个。

专业名称: 应急技术与管理(本科(普通教育)类)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应急素养与社会责任意识,系统理解综合应急管理理论与规律、灾害科学、灾害应急技术与方法,掌握综合应急管理与应急处置,灾害事故风险评估及防护设计、应急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等基本技能,能够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基层应急管理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从事风险评估、防护设计、安全监管、应急管理决策、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相关教育培训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主要课程:

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灾害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应急项目管理、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消防应急技术与管理、应急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理论课程。应急管理系统认知与处置技能、灾害数据应急处理与分析评价、灾害损失评估与防灾规划等集中实践课程。

师资力量: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硕士(博士在读)学位教师1人。

培养条件:

现有应急指挥演练实验室、救援技术与装备和应急处置等多个实验室;建有国家地震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咸亨国际应急科技研究院等近10个应急管理实训基地;设有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应急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教育培训机构从事应急技术与管理工作。

 

专业名称: 应急管理(本科(普通教育)类)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家国情怀,富有“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政治素养与责任感,系统掌握综合应急管理、灾害科学基础理论以及应急处置与信息决策技术,具备灾害风险评估、防灾规划、应急管理与救援处置、安全监管、损失评估与应急决策等复合型应急能力,能够在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机构、基层社区等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制:四年      

学位:管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应急管理学、灾害学、灾害风险管理、灾害经济学、3S技术、防灾规划、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学等理论课程。

应急管理系统认知与处置技能、灾害专题制图与分析评价、灾害损失评估与防灾规划等集中实践课程。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应急相关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教育培训机构从事综合应急与安全管理工作。

师资力量:“应急管理教师团队”为国内最早从事应急管理高等专业教育机构之一,已具20年综合应急管理教育实践经验,并具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方向。团队教师共计1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1.54% ,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92.31%,硕士导师占比38.46,现为防灾科技学院“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培养条件:教师团队国内首次开设并完成应急管理专业课程建设项目8项。此外,校内专业救援与风险评估方向实验室3个,与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咸亨国际应急科技研究院等共建应急管理实训基地4个,可有效保障综合性、应用型专门应急管理人才培养。

 

 

 

系统使用说明

1、本查询系统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数据请以学校官网或考试院公布为准。

2、如对本系统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33216356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