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这里是高考在线!

 

欢迎报考北京理工大学

  • 院校所在地:北京
  • 主管部门:其他部委
  • 行政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 院校类型:工科
  • 学历层次:本科
  • 学校官网:http://www.bit.edu.cn
  • 电话号码:010-68913345
  •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 录取分数线:
  • 点击报考

学校概况

 北京理工大学创立于1940年,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学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在英国QS教育集团公布的2018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学校位居世界第389名、亚洲第76名、中国大陆第17名。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栉风沐雨,北京理工大学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历久弥坚。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学校现设有20个专业学院,拥有4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5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工程、材料、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学科先后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科进入全世界前1‰,形成了“强地、扬信、拓天”的学科特色和理工并重、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学校现有教职工3342名,汇聚了21名院士、40名“千人计划”入选者、34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3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和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9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拥有1个“2011计划”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

  立德树人,北京理工大学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传承文明。学校以“高远的理想、精深的学术、强健的体魄、恬美的心境”为人才培养目标,在建校以来的近30万毕业生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2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43位院士;有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大批领袖人才和优秀建设者,被誉为“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255人,其中本科生14612人,硕士研究生8809人,博士研究生3595人,学位留学生1135人;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和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近四年来,学校本科生参加国际、国家、市级各类竞赛35743人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共5690人次,参与学生数及获奖数位居全国前列。在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连续九届共15件作品获“十佳作品”奖,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一。其中,“新型节肢机器人”作为全国高校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唯一参展作品参加了“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展”。2017年,学生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无人机及机器人领域国际顶级赛事中获冠军。近四年,学校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左右,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8.23%。面向国际,学校已经与6大洲66个国家和地区的240多所高校签订校级合作协议,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等50多所合作院校设立学生交换项目,形成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全球网络。

  矢志创新,北京理工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奉献世界科技发展中展现担当。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锐意进取。学校曾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第一台 20 公里远程照相机等,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在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国庆60周年阅兵的30个方阵中,学校参与了22个方阵的装备设计和研制;在“9·3”大阅兵的27个地面装备方队和10个空中飞行方队中,学校参与了17个地面方队和8个空中方队的装备研制工作;在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的45个方(梯)队中,参与了8个作战群、29个方队的装备研制工作;参与数量和深度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等过程中,学校研发的多项技术均有优异表现。“十二五”期间,学校科技投入总量近100亿元,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3项,牵头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15位,在国家科学技术奖专用项目获奖数目方面位列全国高校第3位,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总数、授权国防专利和有效国防专利数均位列全国高校第1位。

  号角激昂,北京理工大学承载着光荣与梦想扬帆起航。“延安根、军工魂”,是镌刻进北京理工大学的红色基因;“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徐特立老院长倡导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共同铸就了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从1940年,在延安诞生为抗战建国服务,到21世纪的今天,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从露天课堂、吃住窑洞,到现代化校区、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四个服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树立“引领之雄心、育才之恒心、报国之决心”,“一切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一切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出发,一切从奉献伟大祖国出发”,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招生资讯

北京理工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精神,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我校2020年在部分省份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下称“强基计划”)。

  一、招生对象和报名条件

  我校“强基计划”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凡在我校“强基计划”安排有招生计划的省份,符合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精神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须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以下简称五大联赛)二等奖及以上。

  注: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

  二、招生专业和计划

  我校“强基计划”面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新疆等省份试点招生。招生专业、招生计划见下表:

招生专业

招生计划

数学与应用数学

40

应用物理学

40

化 学

30

工程力学

40

合 计

150

  注:表中所列专业在非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仅招收理科生源,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均为“物理”。具体分省计划将于强基计划报名系统中公布。

  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一)报名时间和办法

  5月10日至31日考生可登录“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报名系统”(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007),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考生按照系统中公布的分省计划,可以填报2-4个专业志愿。

  (二)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三)入围学校综合素质测试办法

  7月26日前,对于第一类考生,依据高考成绩(不含政策加分),按分省招生计划数的4倍,从高分到低分顺序确定各省入围我校综合素质测试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高考成绩(不含政策加分)同总分时全入围。对于报名我校的第二类考生,可破格入围我校综合素质测试。

  所有入围考生的高考成绩(不含政策加分)须达到所在生源省份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

  (四)考核办法

  7月31日至8月1日期间举行我校综合素质测试,综合素质测试包括“学校考核”和“体育测试”。学校考核采取面试方式,主要考核考生综合素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根据有关规定,考生综合素质档案将作为面试参考材料使用。体育测试为达标测试,项目为:立定跳远(男)、仰卧起坐(女),体育测试不达标者不予录取。

  注:如因身体残疾、受伤等客观原因确实无法参加体育测试的考生可以申请免测(需在体育测试前向我校提供有效证明)

  (五)录取办法

  1.综合成绩折算办法

  考生综合成绩由高考成绩和学校考核成绩按照一定计算方法折算,说明如下:

  学校考核成绩满分750分。

  综合成绩计算方法: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高考满分*750*85%+学校考核成绩*15%。

  2.确定录取名单

  对于第一类考生,根据考生填报志愿和所在生源省份招生计划,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确定预录取名单,并按成绩优先、遵循志愿原则安排专业,考生须服从专业调剂。综合成绩同分的情况下,依次比较高考成绩的数学、语文、理综(高考改革省份为物理)、外语。

  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预录取。

  预录取名单经学校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我校将于8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所在生源省份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所在生源省份后续各批次志愿录取。

  四、培养方案

  我校将集中优质办学资源,面向“强基计划”录取考生构建“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在读期间,注重强化数理基础,注重交叉融合,实行导师制、精英化、小班制和科教协同育人的“一生一案”培养。针对“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以学科交叉培养。本科期间实施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分流和补入机制。我校为每位“强基计划”录取考生提供科创活动及实践专项经费支持,激发创新能力;开辟多样化国际交流通道,进行国际联合培养;建立各类奖学金等激励机制。

  五、其他说明

  (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考生电子化的综合素质档案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尚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

  (二)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高校选拔过程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

  (三)“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得转到我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范围之外的专业就读。本科期间阶段考核后退出的学生原则上限于到本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对应的普通班。

  (四)选拔测试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

  (五)学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

  (六)学校考核工作方案可能将视北京市的疫情防控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届时将会通过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招生网等渠道进行通知。

  六、监督保障机制

  (一)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在学校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实施。我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结果公示。

  (二)我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

  (三)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全程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

  七、咨询方式

  本简章由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如教育部相关政策有变化,以教育部最新政策为准。考生请注意浏览我校本科招生网,我校将在该网站发布相关通知和注意事项。

  咨询电话:010-68913345,68949926

  电子邮箱:admission@bit.edu.cn

  监督电话:010-68918032

  本科招生网址:http://admission.bit.edu.cn

  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网址:http://gaokao.chsi.com.cn

  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0年5月7日

 

校园风光

系统使用说明

1、本查询系统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数据请以学校官网或考试院公布为准。

2、如对本系统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33216356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