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这里是高考在线!

 

欢迎报考中原工学院

  • 院校所在地:河南
  • 主管部门:地方
  • 行政主管部门:河南省教育厅    
  • 院校类型:工科
  • 学历层次:本科
  • 学校官网:https://www.zut.edu.cn/
  • 电话号码:0371-67698700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中路41号
  • 录取分数线:
  • 点击报考

学校概况

中原工学院简介
 

中原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和航空技术学科特色鲜明,工、管、文、理、经、法、哲、史、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学校始建于1955年,原名郑州纺织工学院,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转为河南省管理,2000年更名为中原工学院。

学校分龙湖校区、中原校区和西校区三个教学区,占地1,610亩。现有全日制普通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24000余人,非全日制成人教育生2200余人。校舍建筑面积84.7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7亿元,共有藏书446.4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54万册;电子图书资料292.42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976人,其中专任教师1380人,具有高级职称648人,博士579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师6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有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河南省教学名师9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河南省特聘讲座教授6人,省级及以上教学和科研团队17个。

学校设有纺织学院、服装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机电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20个教学部门,现有64个本科专业,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纺织服装新材料及高端装备河南省特色学科群A类项目,涵盖5个一级学科。有8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018年获批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拥有河南省首批工业训练中心和大学科技园。

学校遵循“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立德树人,办好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办好主动服务社会的大学”的办学思想,秉承质量立校理念,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20165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目前,学校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还有一批省级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教学团队、精品资源共享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等。在近三届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共9项。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中原工学院学生成绩优异,在挑战杯系列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3项,共荣获5次河南省优胜杯,国赛进步显著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学校是全国连续五届夺得一等奖的三所高校之一;在“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校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获奖项目数量位列河南省高校获奖第一名;在第十四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一、二、三等奖获奖数量位居河南省参赛普通高校第一。同时,学校承担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河南赛区组委会工作,2017年获全国优秀赛区组织奖。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两次获得素有国际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设计奖;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获得全国高校服装设计最高奖新人奖,学校获得服装设计育人奖。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就业质量高,近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强校工程,建成一批科研平台,取得了标志性研究成果。现有金刚石高效精密锯切工具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功能性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功能盐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网络舆情监测与智能分析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新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多模式图像处理与智能分析国际联合实验室、图像分析与机器视觉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能源互联网优化运行与调度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热泵空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刚石碳素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4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2011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8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6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防重大专项子课题等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30余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社科项目181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60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3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638篇,出版著作68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703件。2017年,我校成功入选首批河南省双创基地、中原工学院众创空间备案为河南省众创空间。2018年,我校获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批辐射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围绕以国际化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开放活校战略,先后与俄罗斯、意大利、泰国、英国、德国、美国、台湾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55所教育机构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我校是河南最早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之一,自2002年开始,我校先后与世界百强高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曼城斯特城市大学、新西兰国立理工学校等高校合作举办纺织工程、服装设计、建筑工程等9个本、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7年,学校与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国立宇航仪器制造大学合作申办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原工学院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获国家教育部批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软件工程等三个专业开始招生。20187月,河南省省委书记王国生访问我校合作高校--圣彼得堡国立宇航仪器制造大学,中俄两校在省委书记见证下,签署了航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协议,该中心被列入河南省建设一带一路重大工程。20195月, 我校第一所海外分校——中原工学院轩辕学院正式获批备案。分校设于泰国格乐大学,首批开设汉语国际教育和会计学两个专业,于今年正式招生。海外分校的设立标志着我校合作办学取得新突破,国际合作走向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展的新道路。学校与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签署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38名教师成为布鲁内尔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学校开展留学中工计划,设立外国留学生专项奖学金,俄罗斯、韩国、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孟加拉、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攻读硕士研究生,校园国际化氛围浓厚。我校还成功承办了第七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主办了第三届物流管理与工程国际旅行会议(中国站)国际产业用纤维及纺织品学术会议,与德国不来梅大学共同设立了物流管理与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我校在国际化联盟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单位,是河南教育交流协会的挂靠单位,是首届河南省高校交通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我校积极开展国际高端引智工作,先后荣获河南省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在创业时代网联合京领教育发布的中国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中,我校国际化竞争力在河南省位居第三。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被教育厅遴选为河南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党委被授予河南省高等学校五好党组织、河南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被教育部评为学籍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对于未来一个时期,学校确立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时,学校要初步完成转型发展的目标,迈上转型发展的轨道,实现由教学为主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各项办学指标和数据基本达到更名大学的要求。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学校成为博士授权单位,3-5个学科获博士学位授权并进入国内学科评估排行榜。学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在我省高校中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更加凸显。第三步,到2050年,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强国时,学校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骨干大学。(2020年1月更新)

 

招生资讯

中原工学院2020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学校简介

中原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和航空技术学科特色鲜明,工、管、文、理、经、法、哲、史、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学校始建于1955年,原名郑州纺织工学院,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转为河南省管理,2000年更名为中原工学院。

学校分龙湖校区、中原校区和西区三个教学区,占地1,610亩。校舍建筑面积84.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75亿元,共有藏书446.42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886人,其中专任教师1296人,高级职称594人,博士489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师6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有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河南省教学名师9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河南省特聘讲座教授6人,省级及以上教学和科研团队17个。现有全日制普通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24000余人。

学校艺术类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现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摄影、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9个本科专业,拥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传媒创意与设计学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毕业授予艺术学硕士学位;拥有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含艺术设计领域,毕业后授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拥有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毕业后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形成了较完善的涵盖学术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的文学与艺术学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

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理念先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获得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肯定和好评,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艺术设计学院教师设计制作的《花开盛世》彩车参加了国庆60周年天安门巡游、创作的大型油画《焦裕禄》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并被国家美术馆永久收藏。服装学院表演专业学生曾担任北京奥运会引导员、建国60周年巡游、建国70周年巡游、获第二十届世界超级模特环球大赛全球总决赛冠军(全球美皇后)、获第二十三届环球比基尼全球总决赛亚洲美皇后称号。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获得全国高校服装设计最高奖“新人奖”、获俄罗斯第12届国际“Gubernskiy Style”服装设计大赛一等奖、获“2018中国深圳服装原创设计大赛”金奖,服装表演专业学生获2019年度版图中国小姐冠军。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在上海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齐越朗诵艺术节等高端大赛中屡获佳绩;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评估”中获得全省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艺术类专业国际交流频繁,艺术专业学生可以申请赴佛罗伦萨大学、柏丽慕达时尚学院、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韩国东明大学、新西兰国立理工学院和台湾中原大学等十余所国(境)外高校开展交流学习,亦可申请继续攻读国外研究生学位。

一、报考条件

1.符合教育部当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报考条件者均可报考;

2.报考我校美术类各专业的考生要求无色盲、色弱;

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生要求女生身高≥160cm,男生身高≥170cm;

4.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专业考生要求女生身高≥170cm,男生身高≥180cm。有良好的艺术潜质,身体健康,相貌端正,无口吃,无色盲,无色弱,无发音器官疾病。

二 、专业成绩及录取原则

美术类专业

(一)专业成绩:

我校2020年美术类专业(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摄影、动画、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使用各省统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学校不再组织艺术类专业校考。

(二)录取原则:

专业名称

录取原则

招生省份

视觉传达设计

专业课成绩使用各省统考成绩。若生源省份规定了艺术类专业投档排序原则,按照各省省级招办规定的投档排序原则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若省级招办未明确投档排序原则,依照各专业折合后的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课成绩×40%+专业课省统考成绩×60%)从高到低排序录取,如果综合成绩相同,再依次按专业成绩、文化课总分、语、数、外的成绩顺序录取。

河南、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江西、广西、甘肃、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

环境设计

摄影

动画

服装与服饰设计

产品设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一)专业成绩:

我校2020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使用各省统(联)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学校不再组织艺术类专业校考。

(二)录取原则:

专业名称

录取原则

招生省份

广播电视编导

专业课成绩使用各省统(联)考成绩,若生源省份规定了该专业投档排序原则,按照各省省级招办规定的投档排序原则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若生源省份未明确投档排序原则,依照折合后的综合成绩(综合成绩=专业课成绩×50%+文化课成绩×50%)从高到低排序录取,如果综合成绩相同,再依次按专业成绩、文化课总分、语、数、外的成绩顺序录取。

 

河南、河北、山西、江苏、江西、甘肃、湖南、黑龙江

 

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专业

我校2020年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专业在部分省份使用各省统(联)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在举办我校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课考试的省份使用我校专业课校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

(一)专业课校考要求

1.报名:考生报名时须持本人身份证、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核发的《2020年艺术类专业考试准考证》。

2.文、理科兼收,男女生均可报考,女生身高≥170cm,男生身高≥180cm。

3.收费:每位考生每场考试报名费100元整。

4.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如统一组织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专业课考试(简称“统考”),考生须参加统考且取得统考合格证,并符合各省级招办艺术类招生规定,方可参加我校单独组织的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专业课考试(以下简称“校考”);如该省(市、自治区)未组织统考,考生可直接报名参加我校校考。我校各考点只接受考点所在省份的考生报名考试,不接受跨省考生报考。

(二) 考试内容

1.形体观测(满分150分):要求赤脚,穿泳装,测量形体、做规定动作观察形体。

2.台步表演(满分100分):要求女生穿高跟鞋,男女生均着生活装,按要求行走。

3.中文口试(满分50分):按照指定材料回答问题(限时1分钟)。

4.才艺展示(满分100分):要求自备音乐、道具和服装,进行才艺表演(舞蹈、健美操、艺术体操任选一项,限时3分钟)。

(三)录取原则

专业名称

录取原则

招生省份

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

使用我校校考成绩的省份录取原则:文化课成绩过线后,按照专业课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使用生源地省统(联)考成绩录取原则:按照生源省份规定的投档排序原则择优录取;如生源地省级招办未明确投档排序原则,按照使用我校校考成绩省份录取原则执行。

使用校考成绩:

山西、江苏、江西、甘肃

使用省统(联)考成绩: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东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我校2020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部分省份使用各省统(联)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在举办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考试的省份使用我校专业课校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

(一) 专业课校考要求

1.报名:考生报名时须持本人身份证、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核发的《2020年艺术类专业考试准考证》。

2.要求女生身高≥160cm,男生身高≥170cm

3.收费:每位考生每场考试报名费100元整。

4.我校各考点只接受考点所在省份的考生报名考试,不接受跨省考生报考。

(二) 考试内容

1.指定稿件朗读(1分钟以内)。

2.即兴演说(根据所抽取材料进行1分钟以内的即兴演说)。

3.以上内容满分400分,根据考生表现评定总分,不分项计分。

(三)录取原则

专业名称

录取原则

招生省份

播音与主持艺术

使用校考成绩省份录取原则:按折合后的综合成绩(综合成绩=专业课成绩*60%+文化课成绩*40%)从高到低排序录取,如果综合成绩相同,再依次按专业成绩、文化课总分、语、数、外的成绩顺序录取。

使用生源地省统(联)考成绩录取原则:按照生源省份规定的投档排序原则择优录取;如生源地省级招办未明确投档排序原则,按照使用我校校考成绩省份录取原则执行。

使用校考成绩:

山西、江苏、江西

使用省统(联)考成绩

河南、河北、山东、湖南、黑龙江、甘肃

 

三、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播音与主持专业校考安排

省份

地点

考点名称

考试时间

报考网址

山西

晋中

山西传媒学院

2020年1月14日

http://swzs2.arft.net/

江西

南昌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0年1月19日

见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官网

江苏

网络平台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

见平台通知

见江苏教育考试院官网

甘肃

网络平台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

见平台通知

http://art.ganseea.cn

四、专业校考成绩查询及合格证等事宜

举行艺术类校考的专业成绩及合格分数线将于2020年5月15日后在中原工学院招生网(https://zsc.zut.edu.cn)予以公布。校考专业成绩合格的考生,不再单独寄发《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证》,请考生自行登陆成绩查询系统下载打印。

五、收费标准

我校艺术类各专业学费标准均为每生每年5700元。若2020年河南省出台新的学费标准,则按新标准执行。

六、其他说明

1.参加我校艺术类校考类别考试考生须根据所在省(市、区)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参加相应的专业省统考,省统考成绩合格后方可参加我校校考。

2.关于各专业录取原则:对艺术类各专业规定了专业成绩认定办法、投档原则的省份,按照生源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规定执行;生源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未明确相关规定时,按照我校各专业规定的录取原则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

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艺术类校考调整情况:

(1)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设有对应专业的省统考的甘肃、黑龙江采用该专业省统考成绩,学校不再举办相应的校考;江苏原现场考试调整为采取网络报送视频方式进行专业测试,具体时间、方案另行通知。

(2)表演专业(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黑龙江省不再进行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专业校考;江苏、甘肃两省原现场面试调整为采取网络报送视频方式进行专业测试,具体时间、方案另行通知。

4.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我校艺术类本科各专业均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具体以高考填报志愿时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数据为准。

5.我校艺术类各专业的外语课程均为英语。

6.新生入学后,我校将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进行复查,发现有舞弊行为者,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监督举报电话:0371—62506905。

7.本简章内容解释权归中原工学院招生委员会。

校园风光

系统使用说明

1、本查询系统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数据请以学校官网或考试院公布为准。

2、如对本系统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33216356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