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聚焦应急能力提升,构建“教学-培训-演练-认证”急救育人机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立足医学类院校专业特色与育人使命,始终秉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核心理念,以提升学生应急救护核心素养与实战能力为根本目标,于2025年秋季学期启动校园应急救护教育体系建设。通过明确“教师引领、学生主体、全员覆盖”的核心思路,系统推进急救知识普及、专业技能培训与实景实践演练,形成“教、学、练、用”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在提升学生应急处置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一、教师先行,夯实育人根基
精挑细选,组建专业团队。围绕急救教育教学需求,从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等优势专业,遴选一批兼具教学热情与专业基础的骨干教师及辅导员,组建学校首批急救教育讲师团,为后续教学工作夯实人才基础。系统培训,提升教学能力。特邀漯河市红十字会资深培训讲师担任主讲,围绕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及创伤包扎四大核心急救模块,开展系列化、标准化的应急救护师资专项培训,确保讲师团成员掌握专业、规范的教学与实操技能。持证上岗,严控教学质量。对完成培训且通过考核的教师,学校统一颁发聘书,正式聘任为急救教育讲师团成员,实现师资队伍“选拔-培训-考核-聘任”全流程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为构建高质量校园急救教育体系奠定坚实根基。
二、新生普及,筑牢安全防线

高标启动,营造浓厚氛围。联合漯河市红十字会举行2025级新生应急救护公益培训启动仪式,通过仪式化活动传递“急救重要性”理念,营造“人人学急救、人人懂急救”的校园氛围。现场示范,激发学习热情。邀请漯河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专业讲师现场演示心肺复苏(CPR)、AED使用、气道异物梗阻解除及创伤包扎等关键急救技能,同时设置模拟实操环节,引导新生主动参与、亲手练习,有效激发新生学习和掌握急救技能的内在动力。全员施训,夯实安全基础。结合新生军训关键期,依托学校急救教育讲师团,全面推进“急救教育进连队”专项行动,通过“分班授课+分组实操”的方式,实现2025级全体新生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全覆盖、无遗漏”,切实将急救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用技能,筑牢校园安全第一道防线。

三、汇演展示,检验教育成果
情景展演,还原急救现场。组织2025级新生应急救护成果汇演,精心设置触电、外伤、溺水等多种常见意外伤害模拟场景,由学生代表分组演示心肺复苏、创伤包扎、气道梗阻急救等实战项目,真实还原应急救护全流程,检验学生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规范操作,展现培训成果。参演学生在汇演中展现出规范的操作流程、默契的团队配合,充分体现前期培训的扎实成效,同时彰显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沉着的心理素质及高效的团队协作精神。汇演结束后,学校为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证书,进一步强化其学习成就感。专业讲评,凝聚安全共识。校领导现场观摩汇演并作点评,对新生急救技能掌握情况及汇演组织成效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此次汇演既是对前期急救培训成效的系统检验,更是对“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理念的生动诠释,有效凝聚“校园安全共筑共建”的师生共识。

下一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将把应急救护教育全面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急救教育内容“课程化”、技能训练“常态化”、考核评价“标准化”,不断完善“教学-培训-演练-认证”一体化育人机制,让急救教育成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持续深化与漯河市红十字会及区域内优质医疗机构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整合社会优质急救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急救教育实践平台,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高考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高考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联系方式于老师18500982162。












 京公网安备 110229020002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22902000262号




